| 提要文摘: | 张之洞(1837~1909),中国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字孝迭,号香涛、香严,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1863年(同治二年)进士。清流派重要成员。1881年(光绪七年),授山西巡抚,政治态度为之一变,大力从事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 884年,补授两广总督。 中法战争爆发后,张之洞力主抗法。同时,在广东筹办近代工业,设立水师学堂。1889年,调湖广总督。建立湖北铁路局、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织官局,促兴筑卢汉、粤汉、川汉等铁路。在鄂、苏两地设新式学堂,多次派学生赴日、英、法、德等国留学。大量举借外债,是为中国地方政府直接向外国订约借款之先。戊戌变法时期,先出资支持维新活动,后又提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维护封建纲常,宣传洋务主张,反对变法维新。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主张严加镇压。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 “新政”,命张之洞以湖广总督兼参与政务大臣。旋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联衔上奏提出兴学育才办法四条,在全国首采近代教育体制。1907年调京,任军机大臣,充体仁阁大学士,兼管学部。次年任督办粤汉铁路大臣,旋兼督办鄂境川汉铁路大臣。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是慈禧扶植起来以抗衡湘军和淮军势力的重要人物,又是清流领袖,且镇压革命,史称“清末三屠”之一,死后毁誉不一,但他主政湖广多年,百姓口碑颇佳,在湖北打下的基础,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爆发创造了条件。其遗著辑为《张丈襄公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