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文摘: | 本书的主旨是备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线是学科综合能力的强化,主体是综合解题能力的提高。书中还把新编《高中’历史教学大纲》(2000年2月版)、人教版教材和《考试说明》融为一体,并体现出2001年历史高考的前沿信息和测试的基本方向。
历史科《考试说明》“择优”的10项能力要求,已然大大地超纲越本了。这“大大超越”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能力从何而来呢?“靠背书”是无济于事的。解题能力是练出来的,解题能力是悟出来的。为了备考学生的“练”与“悟”,书中通过几种途径共展现了选择题在500道以上,材料解析题40多道,问答题50多道。通过题与解题,就构成了本书的新意和特点,如下:
第一,对近些年高考稳定下来的各种题型,做出了归类和分析,发掘和明确了它们的考查功能和应答的思路、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见到答题的新高度,见到能力要求的新境界。这就是书中的导向性和启发性。
第二,对2001届高考可能出现的各种题型,一一做出“解析”,解析的典型实例在250个以上,以明确告诉学生为何这样答是好的,那样答是错的,从而减少解题的盲目性,提高答题的有效性。这一特点,在当前的同类书中是没有的。
第三,始终强调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突出了“学科内部综合”,重视了史、地、政文科综合,提供了“X”在本学科和“文综”科的解题能力的内合和培养的途径。这一特点,在当前的同类书中是少有的。
第四,一切的解题能力都根源于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知识生发能力。所以,我们将近些年来高三的教学积累“概要”为全书的第三部分,以启导备考师生注重加强基础知识,活化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复习”的应对性。
第五,鉴于往届考生应答世界史试题的成绩普遍偏低的事实,本书在选例和配,置习题时,有意增加了世界史的内容。
应当说,以训练综合性解题能力为主体内容的这本书,是相当完备的,也充分表达了它对备考学生实际需要的珍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