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文摘: | 朱元璋经历过最艰苦的生活,目睹了最腐朽的朝政,最痛恨贪官污吏。洪武一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对贪污贿赂打击最激烈、杀戮贪官污吏最多的时期。明朝初期,受元末腐败遗风影响,贪污贿赂盛行、贪官前杀后出。朱元璋为维护皇权,整肃政风吏德,以猛政酷刑对贪官污吏进行不懈地痛击。他疾恶如仇,除贪务尽,斗争手段极为残酷。经过三十一年的激烈斗争,官僚阶层的贪污腐败之风明显收敛。《明史》称:“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涣然不变矣。下逮仁、宣,抚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者百余年。”著名清官海瑞说:“我太祖视民如伤,执《周书》‘如保赤子’之义,毫发侵渔者加惨刑。数十年民得安生乐业,千载一时之盛也。”在严惩驸马、皇侄、亟相、大将军、尚书、侍郎等重要贪官过程中,既表现出来元璋反贪倡廉的坚强信念,励精图治、废寝忘食、同情百姓的治政作风;也暴露了他嗜杀成性的残酷心态,以及出身于农民的统治者在政治上的极端狭隘性。既揭示了明初贪污泛滥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渊源,也展现了朱元璋惩贪斗争中的经验教训。朱元璋也注意倡导廉政。他支持以郑士元、韩宜可、方福素、王宗生等人为代表的清廉忠正之士向贪官污吏展开殊死的斗争,宣扬他们撼人心魄的事迹、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清亮高洁的品格。这些清官以非凡的经历和高尚的品质向世人展示:他们是国家清风廉政的脊梁、是坚守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的中流砥柱。这部小说,故事惊心动魄,情节跌dong起伏,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对不同人物思想的挖掘和对当时反腐倡廉斗争经验教训的思考都有一定的深度。这段中国史河上独具特色的波澜,颇值后人深思;这场影响深刻的斗争,可为后世反腐倡廉的钟镜。本书对于明朝初期反贪斗争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作了文学加工。 |